软件造价中的应用功能点统计和项目功能点统计虽然都围绕功能点展开,但在统计对象、范围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期将深入剖析这两种统计方法的定义、区别,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们在软件造价中的具体应用。
一、定义
应用功能点统计主要针对软件系统的具体应用功能进行统计,关注的是软件系统中实际运行的、用户可直接使用的功能模块,也就是软件系统实际提供的所有功能点数量。它侧重于从用户视角出发,全面评估软件系统的功能规模、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功能的复杂度,通常用于软件系统的整体价值评估、优化方向的制定以及后续的维护规划等。
项目功能点统计项目功能点统计主要针对软件开发项目中的功能需求进行统计,关注的是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了变化的所有功能点数量。它侧重于从项目开发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点,通常用于项目规划、估算、进度安排和资源分配等项目管理环节,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把控项目的进展和资源投入。
二、具体区别
(一)统计对象
应用功能点统计主要关注软件系统预计提供或者实际运行的、用户可直接使用的所有功能模块。它涵盖了软件系统中所有已实现的功能点,无论这些功能点是否在当前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它通过综合考虑软件系统中原有的、新增的、改变的以及删除的功能点,全面反映了软件系统的功能现状,为软件系统的整体价值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
项目功能点统计则主要针对软件系统中发生变化的模块进行统计,重点关注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点。它仅统计那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新增、改变或删除的功能点,而不涉及软件系统中未发生变化的原有功能点。它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项目开发过程中实际需要投入资源的功能点数量,从而为项目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依据。
(二)计算公式
应用功能点统计的计算公式为:应用功能点统计=软件系统原功能点+增加的功能点-删除的功能点+(改变后功能点-改变前功能点)。该公式综合考虑了软件系统中所有功能点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删除和改变的功能点,从而准确计算出软件系统在统计时点的实际功能点数量。
项目功能点统计的计算公式为:项目功能点统计=改变后功能点+删除的功能点+增加的功能点。该公式仅统计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功能点,包括新增、改变和删除的功能点,从而为项目管理者提供项目开发过程中实际需要投入资源的功能点数量。
三、实际案例分析
例如,现有一个已上线的电商系统,原有用户管理、商品管理、订单管理和员工管理等模块的实际功能,现因业务发展需要,将陆续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计划新增供应商管理模块、改造用户模块、删除员工管理模块。
此时分别使用应用功能点统计和项目功能点统计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数值均为示意):
在软件系统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功能点的统计是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功能点的识别往往较为复杂,导致识别效率低下,而项目工期通常较为紧迫,这对功能点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识别功能点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工具——软件造价喵。用户只需将软件设计文档上传至该工具,即可实现功能点的高效且准确识别。无论是应用功能点统计还是项目功能点统计,软件造价喵均能提供可靠支持,为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提供高效、可靠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应用功能点统计和项目功能点统计在软件造价中的不同之处。应用功能点统计侧重于评估软件系统的整体功能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适用于软件系统的价值评估和优化方向的制定。它通过综合考虑软件系统中原有的、新增的、改变的以及删除的功能点,全面反映了软件系统的功能现状,为软件系统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而项目功能点统计则专注于项目开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功能点,主要用于项目管理,如进度安排、资源分配和成本估算。它关注的是项目开发过程中需要实现的功能点数量,从而为项目规划和管理提供依据,帮助项目管理者更好地把控项目的进展和资源投入。
在实际项目中灵活运用这两种统计方法并借助AI智能工具软件造价喵提升功能点统计效率,能够帮助软件造价师和项目管理者更快速、更精准地进行决策,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