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训赋能中心 / 技术知识分享 / 软件造价前需要了解哪些项目背景?
软件造价前需要了解哪些项目背景?
更新时间:2025-07-22 09:34:21

软件造价评估是保障项目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环节,而评估前,首先需要考虑评估类型,包括编制、评审等。再考虑不同地区和行业在软件规模、工作量调整因子类别、人月单价、人月折算系数、基准生产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有先明确评估类型,在精准把握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再针对性梳理项目背景,才能确保软件造价评估结果的精准性与适用性。


01

一、把握地区和行业的标准差异



不同地区在功能点赋值、软件规模和工作量调整因子类别的考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直接影响造价评估维度。比如从图中可见(来自行业通用软件造价评估工具“软件造价喵”的统计分析),在软件规模和工作量调整因子类别上,重庆需考虑数字化改革调整因子,陕西需考虑值调整因子,其他大部分省市都不需要考虑这些因素。这种差异要求我们开展造价前,先明晰项目所在地的不同要求,明确哪些因素会被纳入评估体系,这是开展后续工作的基础框架。(各省市软件造价调整因子分析详见《软件造价之国内与国际以及各省市在软件造价调整因子的差异简析》)(功能点赋值详见《软件造价之Nesma方法的取值冲突分析》)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02

二、梳理项目背景信息



在明晰地区差异后,需围绕项目深入调研,为造价评估提供依据。

(一)、明确项目基础信息

项目基础信息是评估工作的起点,直接决定评估的方向和范围。首先需确认项目核心要素,包括项目名称、委托方与评估方的主体信息,这是明确责任划分的基础——评估方需秉持独立客观原则,与项目出资方、服务供应商无利益关联,若存在潜在影响需提前告知委托方。

其次要明确评估的时机与场景:项目处于早期预算阶段、中期招投标阶段,还是后期计划阶段,不同地区和行业在遵循国标的基础上,对各阶段的评估精度要求及规模变更因子取值均存在差异。同时,评估目的也需清晰界定,是服务于概预算的编制,还是概预算的评审等。(规模变更因子分析详见《软件造价之各地规模变更因子分析》

此外,评估依据的基准数据来源也需确认。根据各个省市要求,评估过程中使用的生产率、人月单价、人月折算系数等,应优先参考当地相关预算支出标准要求,如下图所示(截自“软件造价喵”),江西的人月折算系数为165.36,而四川等地人月折算系数为174;北京市软件开发人月单价为32129元/人月元,陕西市软件开发人月单价为25913元/人月;对于软件开发基准生产率,大部分地区采用全行业软件开发生产率,即6.83,湖北,山西采用自定义生产率,取值6.5,少部分地区采用电子政务领域软件开发生产率,即6.54。不同地区的要求不同,若当地无具体要求或相关标准可供参考,再采用CSBMK®、CSBSG等行业基准数据。若项目已立项,以立项时间节点的文件为准;未立项则使用最近年份发布的基准数据。这直接影响工作量和成本测算的准确性。(人月单价分析详见《你知道各省市的定开软件人月单价吗?》)(人月折算系数分析详见《软件造价中人月折算系数为什么是174?》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二)、梳理范围与需求信息

项目范围与需求是软件造价评估的核心依据,其清晰度直接决定评估结果的精准度。

范围资料的完整性是评估的前提。评估方需从委托方获取两类核心资料:一是项目特征资料,包括立项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用于明确项目的业务目标和建设背景;二是范围描述文档,如业务需求说明书、功能清单等,用于界定具体交付内容。

需求粒度的可评估性直接影响规模测算精度。基础要求是:文档需包含具体业务场景;若涉及规模测算,还需细化至子系统及功能点层面——即明确划分模块,并描述每个模块的用户操作和业务规则。例如,某项目若仅描述“开发支付功能”,因缺乏“支付方式”“退款规则”等细节,无法开展功能点计数,评估方需推动委托方细化需求,直至评估方可以评估出各个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的规模或工作量为止。值得一提的是,当范围与需求文档梳理至可评估粒度时,可借助软件造价喵提高评估效率——在定制软件开发造价咨询中,只需上传这些文档并选择对应的行业标准,即可实现一键估值,其背后依托行业标准与数据,通过AI算法从多维度评估成本,能为项目方快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在范围与需求清晰的基础上,需锁定两个核心交付要素。一是交付内容,需明确最终交付物清单,如源代码、测试报告、用户手册等,避免因“隐性需求”导致成本漏估;二是交付时间,需确定里程碑节点,工期紧迫性将影响工作量调整因子。

(三)、聚焦项目关键属性

软件开发项目的造价评估需聚焦影响工作量与成本的核心属性,这些属性通过调整因子作用于评估结果,其合理取值是确保造价精准性的关键。需关注两类因素:软件因素与开发因素。

软件因素包括应用领域,如业务处理、智能信息等,对应不同调整因子,业务处理类为1.0,智能信息类为1.5;软件完整性级别,完整性级别为A级同时为达成完整性级别要求在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均采取了特定、明确的措施,则调整因子为1.3;质量特性要求如性能效率、兼容性、可靠性等。

开发因素则涉及技术栈,如使用JAVA语言则调整因子取值为1.0;开发团队背景,如为本行业开发过类似软件,则调整因子取值为0.8。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地区取值规则不同,具体取值需依据当地相关预算支出标准或行业标准。(软件因素/开发因素调整因子分析详见《什么是软件因素调整因子?什么是开发/测试因素调整因子?如何获得?》

(四)、确认特殊活动信息

项目中的特殊活动可能显著影响造价,需提前确认。这类活动包括数据迁移、云迁移、机房搬迁等技术活动。需注意的是,采用功能点评估的成本通常包含直接人力成本、间接成本及毛利润,但不包含直接非人力成本。例如,某项目的特殊设备采购费为3万元、数据迁移费为5万元,需作为“其他费用”单独列出

综上所述,软件造价前,需在考量地区标准差异的基础上,从项目本质出发,深入挖掘影响造价的核心背景。既要明确项目所处阶段、评估目的等基础信息以框定评估方向,也要理清需求细节与交付范畴,同时关注软件特性、开发条件等关键属性及特殊活动,通过全面掌握这些深层背景,为造价评估提供精准依据,确保资源配置合理。(各省市信息化项目预算相关标准解读详见《【合集】2025年各省市信息化项目预算相关标准解读》


二维码
添加微信咨询
TOP
注册即用的智能评估工具
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