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软件及信息化项目的预算编制标准化已成为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项目质量的关键环节。截至2025年,我国已形成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规范及军用标准的多层次预算支出标准体系,累计发布相关标准文件达51项(以【软件造价喵】平台目前收录的数量暂计,实际标准数量动态更新)。这些标准涵盖软件开发、运维服务、项目管理等软件及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为政府及企业信息化投资提供了科学依据与规范参考,下面将对已收集的51条标准进行分类介绍和明细整理汇总。
(一)国家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顶层设计,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化项目提供统一度量基准。目前现行有效的核心标准包括: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 36964-2018):确立功能点法在成本测算中的基础地位,规定了软件规模度量、工作量估算的通用方法。
《系统与软件工程 功能规模测量 IFPUG方法》(GB/T 42449-2023):引入国际主流的IFPUG功能点计数规则,提升功能规模估算的国际化水平。
《软件工程功能规模测量NESMA方法》(GB/T 42588-2023):提供轻量级功能规模测量方案,适用于敏捷开发项目。
(二)行业与专业领域标准
针对特定行业特性制定的专项标准,体现了特殊领域的差异化需求:
电力行业:《电力信息化软件工程度量规范》(DL/T 2015-2019),首次将电网业务特性纳入功能点度量体系。
军用领域:《军用软件计价功能项识别方法》(GJB 10162-2021),规范管理武器装备软件的成本核算流程。
(三)地方标准与文件
各省市结合地域特点出台的实施细则,形成了“国家+地方”的双层规范体系:
市级创新:长沙市财评中心《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评审指南》(2023)、厦门市《政务信息化项目造价评估规范》(2022)等文件,探索出“预算编制-财政评审”一体化流程。
(四)团体标准与行业数据
行业协会主导的团体标准和行业数据成为国家标准及各行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补充,下面从基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领域及信创领域四个角度举例阐述其作用:
基准数据:中国软件行业协会软件造价分会和北京软件造价评估技术创新联盟等机构发布的《中国软件行业基准数据》(2016-2024),提供年度更新的行业生产率数据,为软件行业标准的更新迭代提供高质量数据支撑。
质量控制:《信息化项目造价咨询质量控制规范》(TSCSIA 0016-2025)对信息化项目造价咨询成果(即项目造价评估报告、审核表、造价底稿等文件)的质量控制相关的机制、制度、要点、方法以及质量控制工具进行了规范化管理,是国内首个关注信息化项目造价咨询质量控制的标准。
数据领域:《数据资源建设项目费用测算规范》(T/SCSDSJFZYJH 027-2025)针对数据工程、数据治理服务、数据资产化管理及运维相关的费用科目及测算进行了规范要求。
信创领域:宁波市《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软件成本测算规范》(T/NBCF 001-2023),填补了国产替代项目的预算标准空白。《四川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项目费用测算标准》目前已立项,针对四川省信创项目尤其是信创适配相关费用科目的划分和测算等进行了标准规范。
三、标准明细清单
作为专业的信息化项目预算工具,软件造价喵全面支持上述所有标准的软件造价规则,核心优势体现在:
1. 全标准覆盖:内置51项标准数据库,自动匹配项目所属行业与地区规范。
2. 智能估算引擎:融合IFPUG/NESMA等多种功能点方法,支持自定义调整参数。
3. 地域化适配:实时更新各省市最新政策文件,如2024年山东省鲁财数〔2024〕1号文,为项目提供最新地区文件参考。
4. 数据可视化:生成预算构成分析图表,辅助决策部门优化资源配置。
5. 合规性校验:自动检查预算编制与现行标准的符合性,降低审计风险。
通过标准化工具应用,可使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效率提升50%,偏差率控制在±10%以内,为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