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9-22 09:43:10
商业密码是保障非涉密政务信息化系统安全、政务数据合规共享的核心支撑,也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及国家政务信息化安全要求的关键环节。为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国家层面出台《国家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国办发〔2019〕57号),明确商业密码应用的基础要求;各省市结合本地政务信息化发展实际,在省级管理办法中进一步细化密码应用的具体规则,整体形成“源头审批、落地实施、验收把关、运行保障”的全流程管控体系,同时因各地管理侧重点、信息化发展阶段不同,在具体要求上呈现出一定差异。以下从审批、实施、验收、运行四个核心环节,结合各省市规定展开分析,并总结整体特征与趋势。
一、审批环节
审批环节是商业密码应用“前置把关”的关键,各地普遍将密码应用合规性作为项目立项的重要前提,且密码应用方案设计和方案评估环节都会涉及第三方咨询服务费用,不过要求严格程度、材料提交要求以及具体费用情况存在差异。
从国家层面来看,明确非国家发改委直接审批的项目备案时,需包含密码应用方案和安全性评估报告,改扩建项目还需补充前期后评价报告,为地方提供了核心遵循。
地方层面,多数省市进一步细化要求:海南、宁夏、内蒙古等省份要求项目审批必须提交密码应用方案及评估报告,未提供或不合规的项目直接不予立项、不安排资金,形成“硬门槛”。湖南、四川、广西等则要求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方案中单独包含密码应用章节,由密码管理部门出具审核意见,纳入前置审查或专家论证范围。山西、湖北、山东等省份虽未明确密码应用材料为独立审批要件,但将密码合规性纳入项目安全要求考量,无法满足安全(含密码)要求或无法实现协同共享的项目,同样不予审批。
整体来看,各地均通过“材料审查+部门联动审核”(密码管理部门参与评审)的方式,从立项源头规避密码应用缺失或不合规的风险,确保项目建设方向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要求。
二、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是商业密码应用从方案到落地的核心阶段,各地规定高度契合国家“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三同步”原则,同时通过采购管控、制度规范确保执行到位。
国家层面明确项目建设单位需落实密码管理要求,定期评估密码保障系统,涉密项目采购还需遵守保密法规。
地方层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重庆、河北、吉林等绝大多数省市均强调“三同步”,并要求项目采用安全可靠的软硬件产品,在报批阶段说明产品安全属性,为密码应用提供硬件支撑。山西、四川、内蒙古等省份要求严格执行招投标、工程监理制度,部分还需将合同报主管部门备案,避免实施过程中密码保障环节“缩水”。针对涉密项目,云南、黑龙江等明确需执行特殊保密规定,如涉密监理单位需具备对应资质,确保涉密场景下密码应用合规。此外,安徽、江西等省份还要求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动态调整保障措施,避免因实施偏差导致密码应用失效——这一评估环节产生的费用,在我们此前《各省市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费用大盘点!》文章中已有具体梳理,不同省市因评估标准、服务范围差异,费用区间存在一定区别,例如部分省份按信息系统等级阶梯定价,部分则结合项目规模核算,这些费用细节也成为项目实施阶段成本规划的重要参考。
整体形成“方案落地+过程管控+动态评估”的实施管理体系。
三、验收环节
验收环节是商业密码应用合规性的“最终检验”,各地普遍将密码应用情况作为验收核心内容,通过“材料核验+结果挂钩”形成闭环约束。
国家层面要求项目验收需提交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未达标项目不得通过验收。
地方层面进一步强化这一要求:重庆、江苏、福建、陕西等多数省市明确规定,验收必须提交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报告,未提供或评估不合格的项目直接不予通过,且不得投入运行,部分省市(如江西)还需经密码管理部门提前确认评估结果。广东、山东等少数省市虽未明确要求独立报告,但将密码应用合规性纳入安全评估或软硬件安全可控审查,通过“间接把关”确保密码应用到位。此外,青海、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还将档案验收与密码验收联动,未完成档案验收或档案中缺失密码应用材料的项目,同样无法通过整体验收,避免“验收过关、后续缺漏”的情况。
整体来看,验收环节已成为各地保障密码应用合规的“刚性门槛”,有效杜绝项目“带病上线”。
四、运行环节
运行环节是商业密码应用长期合规的保障,各地通过“运维经费约束+常态化监督+违规追责”确保密码保障系统持续有效。
国家层面明确不符合密码要求的系统不安排运维经费,不得新建改扩建。
地方层面在此基础上细化处罚措施:安徽、四川、陕西等省份直接将运维经费与密码应用挂钩,不符要求的项目不仅不安排经费,还禁止新增项目。吉林、黑龙江、宁夏等进一步明确追责措施,对违规项目可通报批评、暂停建设甚至终止,对责任人依法追责。此外,贵州、云南等省份对运维类密码项目(如密码测评)进行专项管理,纳入项目储备库动态调整,避免“重建设、轻运维”。多数省市还要求定期开展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密码管理部门持续监督,如云南、内蒙古等明确由密码管理部门定期评估,动态整改问题,确保运行阶段密码应用不“失效”。
整体来看,运行环节通过“正向保障(经费支持)+反向约束(违规处罚)”,构建了密码应用长期合规的管理机制。
总结
从各省市规定来看,商业密码应用管理已形成“全流程闭环”的共性特征:审批环节源头把关、实施环节落地执行、验收环节核验把关、运行环节持续保障,且均以国家法规为基础,结合本地实际细化要求。未来,随着数字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各地可能进一步统一密码应用标准,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为政务数据安全、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更坚实的保障。